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3-07 09:51
孔凡地
2月26日,农历二月初七,老家孔庄庙会。庙会主事诸人,请了县梆子剧团,自初五至初十,连唱六天大戏。
孔庄村东善福寺,为巨野县太平镇北三村孔庄、小集子、平庄和洙赵新河北郓城县唐庙镇吕堂等四村所共有,已有四百多年历史,占地五六亩,系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寺庙。多年以来,每到农历二月初七,都要举办庙会。
许是因为疫情三年未办的原因,今年的庙会异常热闹。自村中直到庙前,各种摊位绵延二三里,叫卖声不绝于耳,赶会者人流如织,戏台前人山人海,寺庙中善男信女川流不息。各种汽车、三轮车,从庙前戏台南北路排到东西路,东西路一直排到二支河;二支河东侧的龙太路,自小集子村直到太平集北,公路两边,轿车鳞次栉比,蔚为大观。
庙会之日,是四村出嫁的女子们集体回门的日子。无论是新出门的闺女,还是出嫁十几年、数十年的老姑娘老姑奶奶,只要娘家有人,哪怕父母兄弟都不在了,只要有娘家侄子侄孙在,大抵都是要回娘家住上一天两天的。那些小时候一起踢过毽子丢过石子吵过嘴打过架的女子们,长大后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飘向周围各个乡村,只在大年初二或初三回娘家拜年,或者在寒食节、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上坟烧纸,来去匆匆,很难聚首,也只有在庙会这个充满欢乐的日子,她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在街上、路上或戏台前相遇,亲亲热热地拉拉手,拉拉呱,说一说当年那些少女时光的故事。
庙会前夕,我嘱咐哥哥跟三姑和四姑联系,请她们务必回娘家。自县城回老家的路上,我也给两个姑娘打了电话,并通知两个姐姐第二天务必回孔庄,一块陪陪两个老姑娘。电话里,听着三姑和四姑高兴地答应肯定回门的声音,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。后来,听三姑家的表妹小梅说,接到我们请三姑回娘家赶会看戏的电话时,正在和邻居几个老太太打着纸牌麻将的三姑开心地向邻居夸耀:俺娘家侄儿请俺回娘家赶会去哩!三姑向人夸耀的场景,想一想也是令人感动至深的!
庙会当日上午九点见到了三姑。她早晨五点多就出发了,先是去了庙里烧香磕头,然后才到了家。上午十点多,我从一条偏僻一点的小路去寺庙办公室,不料竟然遇到了从寺庙里烧香回来的四姑。三姑和四姑都已经老了,头发大半已白,皱纹满脸,那是岁月的风霜留下的痕迹,全不是孩童记忆里她们的模样。当她们亲热地喊着我的乳名,目光里满是亲切,我的身心好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。
当日午餐,我和哥哥需要陪巨野孔氏家族理事会的代表,没有和两个老姑娘一块吃饭,但是,我们特意从太平朱家炖鱼要了饭菜送到家里。有侄子和两个姐姐的陪伴,相信三姑四姑肯定是非常愉快和充实的。
老家的庙会与善福寺有关。这几年,我常常想寺庙里的佛陀菩萨,烧香磕头,固然有迷信的色彩,但是,仍然是普通民众的信仰。人生在世,除了物质生活,还有精神上的需求或寄托,信仰就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。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崇高的信仰,只要是引人向善的信仰,哪怕是不科学,我们还是应该包容的。
更何况,老家的庙会除了信仰以及附带的物资交流之外,在维护、增进和加深亲情、促进社会和谐上,更有一种积极的意义。那些多时不来往的老亲,那些各自忙于生活久未谋面的出嫁女子们,借着这个日子,回到生养她们的老家,春日里,阳光下,院子里,粗茶淡饭,言笑晏晏,不也是一幅喜庆美好和谐的画面?
老家的庙会,正日子虽然仅仅一日,但是,因了大戏的原因,还要持续几天。八十岁不断娘家路,愿老家的姑娘姑奶奶们多在娘家住几天吧!娘家的每一个胡同,每一块田野,每一条田埂,每一口坑塘,每一棵树,哪怕是房顶上的每一缕风,都是脉脉含情的!